江蘇省政府近日盤點2012年全省環保工作亮點時特別指出,繼2007年太湖藍藻暴發導致無錫自來水供水發生危機之后,已連續5年實現了“確保飲用水水質達標、確保不發生大面積藍藻湖泛”的“兩個確保”目標。同時,15條主要入湖河流基本消除劣V類水質。
當太湖藍藻危機暴發之后,江蘇省全面加快了太湖流域112個水質自動監控站的建設,實現了太湖流域主要省市交界斷面、國控斷面、出入湖主要河流等水質自動監控的“全覆蓋”。
“如果太湖流域水質一有‘風吹草動’,這種‘武裝到牙齒’的水質自動監控系統就會立即報警,我們馬上就會緊急出動,盡快去消除污染隱患,以避免釀成水污染事故。僅2012年,蘇南環保督查中心就調查處理了25起太湖流域水質異常波動情況。”江蘇蘇南環保督查中心主任程瑋說。
不讓上游來水成禍害
太湖藍藻暴發帶來沉痛教訓,如何有效避免再發生污染事故?“對于蘇南督查中心來說,太湖流域環境安全和‘兩個確保’就是我們工作的第一要務,絕不能讓沿湖河流水質小波動釀成大禍害。”程瑋說。
地處太湖上游的孟津河與豐義橋斷面,位于常州市武進區、宜興市交界處。2012年4月中下旬,太湖流域水質自動監測系統突然報警,孟津河與豐義橋斷面的上游來水突然發生異常,河水中的COD、氨氮、總磷濃度急驟上升。
接到報警后,蘇南督查中心執法人員立即趕赴30公里外的孟津河與豐義橋交界處探個究竟。他們與武進區、宜興市執法人員順水上溯巡查污染指標升高原因。
他們在沿河上游檢查了幾十家污染源都沒發現問題,但當查到距離豐義橋斷面上游3公里處時,突然發現有一處無執照的廢桶和廢塑料加工作坊,正向河里直排洗桶污水。經取樣監測,3項主要污染物指標分別超標數倍至數百倍。
督查人員當場要求武進區環保局會同湟里鎮政府,立即取締了沿岸無證無照的個體清洗廢桶、廢塑料加工小作坊,并拆除電源與生產設備。兩天后,孟津河與豐義橋斷面水質又恢復了正常。
不使天災變成人禍
程瑋告訴記者,太湖流域屬于典型的水網地帶,僅主要入太湖的河流就有15條之多,更有數以千計的支流縱橫交錯,水系相當復雜,“我們不僅要監管好污染源,還要應對突發天氣情況引起的斷面水質波動”。
太湖上游的丹金溧漕河,是一條連接丹陽、金壇、溧陽3個市的河流。2012年4月20日,太湖流域突發強降雨天氣,導致連接丹金溧漕河一條支流附近的企業污水蓄水池溢滿,致使大量高濃度含總磷的污水溢進支流,很快又侵入到了丹金溧漕河。
接到水質異常波動的警訊后,蘇南督查中心立即調動人馬,兵分三路緊急趕赴丹陽、金壇、溧陽3個市,與當地環境執法人員一起,對沿河數百家污染源展開了“地毯式”督查。
從沿岸污染源現場督查情況看,各個主要污染源未見異常排污現象。當三路人馬匯合之后,大家分析這次水質波動的原因,最后認定為一起天氣原因造成的偶發情況。
高壓整治不法“闖禍”企業
從2012年3月30日8時起,蘇南督查中心突然接到應急信息,位于常州和江陰交界處的兩個斷面水質發現異常。其中,黃昌河觀西大橋斷面的總磷、高錳酸鹽指數濃度出現飆升;桃花港丁莊斷面也出現了氨氮濃度飆升并持續高位波動的現象。
蘇南督查中心立即啟動響應程序,通知上下游地方環保部門迅速開展原因排查,同時派出督查人員趕赴現場,查找并確認事發原因。
經過現場仔細排查,初步認定兩起斷面水質惡化事件均系沿岸污染源非正常排污所致。在黃昌河沿岸現場調查時,分別排除了畜禽養殖場、鎮級污水處理廠、塑料制造企業等違法超標排污的可能。
他們經過仔細梳理發現了“漏洞”:沿河的一家塑料造粒廠自3月29日開始生產,未辦理相關環保手續且無污染防治設施,每小時約排出10噸左右塑料清洗廢水。從污染物排放的時間、性質、地點與觀西大橋水站異常波動情況相一致,可以判定此次斷面水質惡化事件主要由這家工廠非法排污所致。督查人員立即配合當地政府對這家工廠實施斷電、關閉設施、切斷排污的果斷行動。
桃花港丁莊斷面水質為何會出現異常呢?蘇南督查中心與常州市環保局聯手,對沿河污染源進行深入細致的排查,終于鎖定肇事者。
原來,桃花港丁莊斷面水質異常情況是由沿河一家污水處理廠非正常排污所致。這家工廠在斷面水質異常期間,先后兩次出現污水處理設施不正常運行的情況。督查人員立即要求這家工廠采取有效措施恢復污水處理系統穩定運行。同時,常州市環保局還對這家企業非正常排污行為立案查處。
2012年12月24日,位于太湖流域的京杭大運河圩墩斷面水質出現持續異常波動,總磷濃度最高1.061mg/l,超出地表水四類標準1.65倍。接警后,蘇南督查中心立即派出督查人員趕赴現場,對斷面周邊及沿岸排污口設置等情況進行調查。
經過艱苦調查取證,判斷此次水質波動為沿河一家污水處理有限公司超標排放所致。經查,這家污水處理有限公司,是集中處理印染企業廢水為主的集中式污水處理廠。由于工藝設計缺陷,這家企業長期超標排放,并被列為2012年省級掛牌督辦案件。
2012年12月中旬以來,這家企業將僅經過預處理的印染廢水超標排放,對下游3公里的斷面造成沖擊。常州市環保局立即要求這家企業所有廢水必須全部接管處理,立即封堵了位于京杭大運河上的排污口,并對這家企業進行重罰。
順水追蹤流動元兇
從2012年8月16日凌晨4點起,位于鎮江丹陽市進入常州武進區的鶴溪河鶴溪橋斷面自動監控系統顯示,pH值出現快速下降。截至這天中午,pH值下降至最低值2.54,呈酸性。
蘇南督查中心立即通知上下游地方環保部門,迅速開展原因排查,采取應急措施有效控制污染帶,遏制污染事態發展,并派出督查人員趕赴現場查處。
鶴溪河鶴溪橋斷面出現異常波動時,水流方向自西往東,即由丹陽市流入武進區,流速緩慢。檢查發現,鶴溪河下游距蔣墅集鎮約1.5公里處的河面上,有明顯死魚現象,水質pH值降低至2.6。
在查找陸上污染源一無所獲的情況下,督查人員又把目光盯在運輸船舶上。經過現場調查,判斷此次水質波動是一艘運輸鹽酸的貨船將船艙中廢鹽酸惡意偷倒在鶴溪河內。經過艱苦細致排查發現,鎮江一家國政物資有限公司的船只涉嫌偷倒鹽酸。
經過順水追蹤真相大白。原來這天凌晨,這家公司的運輸船只到丹陽市提取了115噸鹽酸,因船只超載便將未卸完的廢鹽酸打入河流之中。
蘇南督查中心和鎮江、丹陽等地,立即對受污染河段拋灑石灰進行中和,到第二天中午,受污染河段pH值已恢復正常。很快,這起涉嫌違法傾倒的案件,移交到當地公安部門立案處理。
蘇南去年處理25起太湖水質異常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