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建設項目概況
項目名稱:宜昌市夷陵區樟村坪生活垃圾衛生填埋場工程
建設地點:夷陵區樟村坪鎮李家埡
建設單位:宜昌市夷陵區環境污染防治項目管理中心
項目概況:為解決宜昌市夷陵區樟村坪鎮現有的垃圾收集處理系統存在的各種問題,宜昌市夷陵區環境污染防治項目管理中心擬投資1901.22萬元建設宜昌市夷陵區樟村坪生活垃圾衛生填埋場工程,填埋場廠址位于夷陵區樟村坪鎮西北部李家埡,設計規模為21t/d,總庫容15.05萬m3,有效填埋庫容13.55萬m3,填埋年限15年,總征地面積2.33公頃,填埋工藝采用衛生填埋。
根據環保法規要求,為提高項目建設過程的公眾參與度,特進行公眾調查,根據您的主觀意志,填寫下面有關咨詢意見,謝謝您的參與、配合。
二、建設項目主要環境影響及污染防治措施
1、施工期
本項目為新建項目,主要工程內容為庫區平整,輔助工程以及進場道路建設,生活配套設施建設等。
施工期廢水主要為生活污水和設備沖洗水,生活污水采用旱廁收集后用于農肥,設備沖洗用水,產生量較小,集中處理后用于工地、道路噴灑等。
施工期環境空氣影響主要表現為施工粉塵和施工器械的尾氣排放對環境空氣的影響。本項目施工工程量相對較小,采取灑水抑塵措施后,場地粉塵對環境的影響小。
施工噪聲主要來自地面工程施工器械、運輸設備噪聲等,但由于施工工地位于城郊區域,離居民住宅區較遠,通過距離衰減后,施工機械噪聲居民生活影響較小。
工程建設期工作人員產生的生活垃圾采取收集和暫時存放的方式,待填埋場建成投入運行后,進入填埋場進行衛生填埋。本工程多余土方可堆放在場區東南側的空地上,作為庫區中間覆蓋用土,不對周圍環境造成影響。
建設填埋庫區、道路及綜合管理區,占用土地、溝地,將使工程區域溝地植被有所減少,但與區域農田和植被總量相比,所占比例較小。采取切合可行的綠化和生態恢復措施后,生活垃圾衛生填埋場的建設不會對區域野生動物和生態環境造成明顯影響。
2、運營期
①廢氣:項目產生的填埋氣主要為甲烷以及少量H2S、NH3、SO2、NOX等,經收集燃燒處理后排放。惡臭氣體在采取除臭措施和劃定衛生防護距離后,可減少對環境空氣的影響。
②廢水:本工程產生的廢水主要來自填埋區的滲濾液、生產管理區的生活污水和車輛沖洗污水。填埋區的滲濾液和車輛沖洗污水收集導排至調節池,經兩級碟管式反滲透(DTRO)工藝處理,達到《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標準》(GB16889-2008)表2標準后排入丁家河。廠區生活污水采用地埋式微動力生活污水凈化裝置處理達標后通過排水管道排入丁家河。
③噪聲:聲污染源主要為填埋作業噪聲和各類設備運行噪聲,主要噪聲源強約80~95dB(A)。填埋場盡量采用低噪聲設備,同時避免夜間作業,可將對周邊居民的影響降低至最小。
④固體廢物:項目營運期產生的固體廢物主要是職工日常生活垃圾,可直接進入填埋場處理。
⑤地下水:本項目正常生產時,不會對地下水環境產生影響,若防滲層破損,則滲濾液可滲入地下并逐漸擴散污染地下水。經預測,防滲層破壞后,隨著距離增大,污染物濃度逐漸降低,使用年限越久,污染范圍和程度會加重。因此建設單位必須按照設計要求,做好防滲及處理,嚴格規范操作,杜絕污水事故排放,避免污染地下水。
三、環境影響評價報告書評價結論
1、產業政策
根據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頒布的《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1年本)》核實,該項目屬于鼓勵類第三十八條“城鎮垃圾及其他固體廢棄物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處理和綜合利用工程”。項目的建設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要求。
2、項目選址
該項目擬建于夷陵區樟村坪鎮李家埡,根據《宜昌夷陵區樟村坪鎮總體規劃修編(2004~2020年)》,項目用地性質屬于“公共設施服務用地”,符合規劃要求。
垃圾填埋場的各選址條件均符合《生活垃圾衛生填埋技術規范》(CJJ17-2004)和《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標準》(GB16899-2008)要求。
3、環境質量評價
項目產生的各類污染物通過上述污染治理措施治理后,均可實現達標排放并滿足總量控制要求。在正常運行的情況下,廢氣、廢水、噪聲對區域環境質量影響較小,不會改變其原有的環境功能級別。項目產生的各類固體廢物均得到妥善的處理處置,不會對周圍環境產生影響。
3、清潔生產
項目采用采用先進的生產工藝、生產裝備和清潔的能源,目標是從源頭控制污染物的產生,生產過程中通過完善的環保治理措施減少污染物產生。生產過程物耗、能耗、產污等方面達到國內同類項目先進水平。
綜合以上分析,本項目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生產采用了先進的生產工藝、生產裝備和清潔能源,符合清潔生產要求,工程采取了有效的污染防治措施,可確保污染源的穩定達標排放,且不會對周圍環境產生明顯影響。因此,本評價從環保角度認為工程的建設是可行的。
四、查閱環境影響報告書的途徑和期限
公眾若需查閱《宜昌市夷陵區樟村坪生活垃圾衛生填埋場工程環境影響報告書》,以及公眾需索取有關補充信息,請于2011年9月30日之前與宜昌市環境保護研究所聯系。
五、公眾索取補充信息的方式和期限
公眾可通過打電話、寫信、發傳真或郵件的方式向建設單位或環評單位索取補充信息,期限為2011年9月30日之前。
六、建設單位及聯系方式
宜昌市夷陵區環境污染防治項目管理中心
聯系電話:0717-7819127
七、環評單位及聯系方式
宜昌市環境保護研究所 通信地址:宜昌市勝利四路48號
郵編:443000
電話:0717-6445349
Email: hbsyc@tom.com
八、征求公眾意見主要事項
征求公眾意見的主要事項包括當地大氣環境質量狀況、地表水環境質量狀況、聲環境質量狀況、項目對當地經濟建設的影響、工程建設和運行對周圍環境的影響程度、項目選址合理性及對工程建設所持態度等公眾關心的問題。
2011年9月20日
項目廠址位于夷陵區樟村坪鎮丁家河村五組,設計規模為25.5t/d,總庫容19.64萬m3,有效填埋庫容17.68萬m3,填埋年限15.5年,總征地面積3.18公頃,采用“改良型厭氧填埋工藝”。
營運期產生的廢水主要來自填埋區的滲濾液、生產管理區的生活污水和車輛沖洗污水。填埋區的滲濾液和車輛沖洗污水收集導排至調節池,采用“膜生化反應器+納濾+反滲透”工藝處理,達到《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標準》(GB16889-2008)表2標準后通過排水管道進入樟村坪鎮污水處理廠,經處理達標后排入丁家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