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深改小組會議最新通過《關于全面推行河長制的意見》 防治水污染、改善水環境
習近平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二十八次會議強調
堅決貫徹全面深化改革決策部署 以自我革命精神推進改革
劉云山張高麗出席
新華社北京10月11日電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組長習近平10月11日下午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二十八次會議并發表重要講話。他強調,中央和國家機關有關部門是改革的責任主體,是推進改革的重要力量。各部門要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堅持以解放思想、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解放和增強社會活力為基本取向,強化責任擔當,以自我革命的精神推進改革,堅決端正思想認識,堅持從改革大局出發,堅定抓好改革落實。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副組長劉云山、張高麗出席會議。
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推進防災減災救災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關于全面推行河長制的意見》、《關于深化統計管理體制改革提高統計數據真實性的意見》、《關于進一步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法治建設的指導意見》、《關于全面放開養老服務市場提升養老服務質量的若干意見》、《關于推進安全生產領域改革發展的意見》、《關于促進移動互聯網健康有序發展的意見》、《關于深入推進經濟發達鎮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指導意見》、《關于進一步健全相關領域實名登記制度的總體方案》、《省級空間規劃試點方案》。
會議指出,推進防災減災救災體制機制改革,必須牢固樹立災害風險管理和綜合減災理念,堅持以防為主、防抗救相結合,堅持常態減災和非常態救災相統一,努力實現從注重災后救助向注重災前預防轉變,從減少災害損失向減輕災害風險轉變,從應對單一災種向綜合減災轉變。要強化災害風險防范措施,加強災害風險隱患排查和治理,健全統籌協調體制,落實責任、完善體系、整合資源、統籌力量,全面提高國家綜合防災減災救災能力。
會議強調,保護江河湖泊,事關人民群眾福祉,事關中華民族長遠發展。全面推行河長制,目的是貫徹新發展理念,以保護水資源、防治水污染、改善水環境、修復水生態為主要任務,構建責任明確、協調有序、監管嚴格、保護有力的河湖管理保護機制,為維護河湖健康生命、實現河湖功能永續利用提供制度保障。要加強對河長的績效考核和責任追究,對造成生態環境損害的,嚴格按照有關規定追究責任。
會議指出,防范和懲治統計造假、弄虛作假,根本出路在深化統計管理體制改革。要遵循統計工作規律,完善統計法律法規,健全政績考核機制,健全統一領導、分級負責的統計管理體制,健全統計數據質量責任制,強化監督問責,依紀依法懲處弄虛作假,確保統計機構和統計人員獨立調查、獨立報告、獨立監督職權不受侵犯,確保各類重大統計數據造假案件得到及時有效查處,確保統計資料真實準確、完整及時。
會議強調,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法治建設,是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的必然要求。要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建設全過程,融入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各環節,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要求體現到憲法法律、行政法規、部門規章和公共政策中,以法治體現道德理念、強化法律對道德建設的促進作用,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更加深入人心。
會議指出,養老服務業既是關系億萬群眾福祉的民生事業,也是具有巨大發展潛力的朝陽產業。要緊緊圍繞老年群體多層次、多樣化的服務需求,降低準入門檻,引導社會資本進入養老服務業,推動公辦養老機構改革,提升居家社區和農村養老服務水平,推進養老服務業制度、標準、設施、人才隊伍建設,繁榮養老市場,提升服務質量,讓廣大老年人享受優質養老服務。
會議強調,推進安全生產領域改革發展,關鍵是要作出制度性安排,依靠嚴密的責任體系、嚴格的法治措施、有效的體制機制、有力的基礎保障和完善的系統治理,解決好安全生產領域的突出問題,確保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各級黨委和政府特別是領導干部要牢固樹立安全生產的觀念,正確處理安全和發展的關系,堅持發展決不能以犧牲安全為代價這條紅線。
會議指出,促進移動互聯網健康有序發展,要堅持鼓勵支持和規范發展并行、政策引導和依法管理并舉、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并重,完善市場準入,規范競爭秩序,支持技術突破,深化國際交流合作,推動移動互聯網創新發展,為人民群眾提供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移動互聯網信息服務。
會議強調,深入推進經濟發達鎮行政管理體制改革,要圍繞加強基層政權建設、鞏固黨的執政基礎,擴大經濟社會管理權限,探索建立簡約精干的組織架構、務實高效的用編用人制度和適應經濟發達鎮實際的財政管理模式,創新基層服務管理方式,構建符合基層政權定位、適應城鎮化發展需求的新型行政管理體制,進一步激發經濟發達鎮發展內生動力。
會議指出,實名登記是督促個人履行相關義務、保護個人相關權利、準確記錄個人信用信息的前提。要依照法律法規確定實名登記制度的實施范圍,建立準確全面和動態更新的登記信息。要強化基礎設施建設和基礎信息共享,加強個人隱私保護,確保信息安全。
會議強調,開展省級空間規劃試點,要以主體功能區規劃為基礎,科學劃定城鎮、農業、生態空間及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城鎮開發邊界,注重開發強度管控和主要控制線落地,統籌各類空間性規劃,編制統一的省級空間規劃,為實現“多規合一”、建立健全國土空間開發保護制度積累經驗、提供示范。
會議指出,改革爭在朝夕,落實難在方寸。越是任務重、困難大,越要知難而進、迎難而上。中央和國家機關有關部門作為改革政策的制定者、推動者,要堅定改革信心,增強改革定力,以積極主動精神研究和推進改革。只要符合國家利益、民族利益、人民利益,只要有利于落實新發展理念,只要有利于增加人民群眾獲得感,就堅決地破、堅決地改。對黨中央通過的改革方案,不論有多大困難,都要堅定不移抓好落實。要引導大家正確認識和處理權力和利益問題,服從改革大局,善于算大賬、總賬、長遠賬,不能只算部門賬、地方賬、眼前賬。要綜合考慮各方面利益關系,深入調查研究,廣泛聽取意見,使提出的改革方案最大限度符合實際、符合改革要求,真正解決問題。要把改革抓在手上,一步一步往前推,一層一層往下落。既要抓具體改革舉措推進落實,又要抓牽頭改革任務統籌協調;既要抓本部門改革,又要抓對地方改革的指導。要注意評估改革推進效果,及時研究解決改革推進中的矛盾和問題,以釘釘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實。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成員出席,中央和國家機關有關部門負責同志列席會議。
習近平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二十八次會議強調
堅決貫徹全面深化改革決策部署 以自我革命精神推進改革
劉云山張高麗出席
新華社北京10月11日電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組長習近平10月11日下午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二十八次會議并發表重要講話。他強調,中央和國家機關有關部門是改革的責任主體,是推進改革的重要力量。各部門要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堅持以解放思想、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解放和增強社會活力為基本取向,強化責任擔當,以自我革命的精神推進改革,堅決端正思想認識,堅持從改革大局出發,堅定抓好改革落實。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副組長劉云山、張高麗出席會議。
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推進防災減災救災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關于全面推行河長制的意見》、《關于深化統計管理體制改革提高統計數據真實性的意見》、《關于進一步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法治建設的指導意見》、《關于全面放開養老服務市場提升養老服務質量的若干意見》、《關于推進安全生產領域改革發展的意見》、《關于促進移動互聯網健康有序發展的意見》、《關于深入推進經濟發達鎮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指導意見》、《關于進一步健全相關領域實名登記制度的總體方案》、《省級空間規劃試點方案》。
會議指出,推進防災減災救災體制機制改革,必須牢固樹立災害風險管理和綜合減災理念,堅持以防為主、防抗救相結合,堅持常態減災和非常態救災相統一,努力實現從注重災后救助向注重災前預防轉變,從減少災害損失向減輕災害風險轉變,從應對單一災種向綜合減災轉變。要強化災害風險防范措施,加強災害風險隱患排查和治理,健全統籌協調體制,落實責任、完善體系、整合資源、統籌力量,全面提高國家綜合防災減災救災能力。
會議強調,保護江河湖泊,事關人民群眾福祉,事關中華民族長遠發展。全面推行河長制,目的是貫徹新發展理念,以保護水資源、防治水污染、改善水環境、修復水生態為主要任務,構建責任明確、協調有序、監管嚴格、保護有力的河湖管理保護機制,為維護河湖健康生命、實現河湖功能永續利用提供制度保障。要加強對河長的績效考核和責任追究,對造成生態環境損害的,嚴格按照有關規定追究責任。
會議指出,防范和懲治統計造假、弄虛作假,根本出路在深化統計管理體制改革。要遵循統計工作規律,完善統計法律法規,健全政績考核機制,健全統一領導、分級負責的統計管理體制,健全統計數據質量責任制,強化監督問責,依紀依法懲處弄虛作假,確保統計機構和統計人員獨立調查、獨立報告、獨立監督職權不受侵犯,確保各類重大統計數據造假案件得到及時有效查處,確保統計資料真實準確、完整及時。
會議強調,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法治建設,是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的必然要求。要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建設全過程,融入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各環節,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要求體現到憲法法律、行政法規、部門規章和公共政策中,以法治體現道德理念、強化法律對道德建設的促進作用,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更加深入人心。
會議指出,養老服務業既是關系億萬群眾福祉的民生事業,也是具有巨大發展潛力的朝陽產業。要緊緊圍繞老年群體多層次、多樣化的服務需求,降低準入門檻,引導社會資本進入養老服務業,推動公辦養老機構改革,提升居家社區和農村養老服務水平,推進養老服務業制度、標準、設施、人才隊伍建設,繁榮養老市場,提升服務質量,讓廣大老年人享受優質養老服務。
會議強調,推進安全生產領域改革發展,關鍵是要作出制度性安排,依靠嚴密的責任體系、嚴格的法治措施、有效的體制機制、有力的基礎保障和完善的系統治理,解決好安全生產領域的突出問題,確保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各級黨委和政府特別是領導干部要牢固樹立安全生產的觀念,正確處理安全和發展的關系,堅持發展決不能以犧牲安全為代價這條紅線。
會議指出,促進移動互聯網健康有序發展,要堅持鼓勵支持和規范發展并行、政策引導和依法管理并舉、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并重,完善市場準入,規范競爭秩序,支持技術突破,深化國際交流合作,推動移動互聯網創新發展,為人民群眾提供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移動互聯網信息服務。
會議強調,深入推進經濟發達鎮行政管理體制改革,要圍繞加強基層政權建設、鞏固黨的執政基礎,擴大經濟社會管理權限,探索建立簡約精干的組織架構、務實高效的用編用人制度和適應經濟發達鎮實際的財政管理模式,創新基層服務管理方式,構建符合基層政權定位、適應城鎮化發展需求的新型行政管理體制,進一步激發經濟發達鎮發展內生動力。
會議指出,實名登記是督促個人履行相關義務、保護個人相關權利、準確記錄個人信用信息的前提。要依照法律法規確定實名登記制度的實施范圍,建立準確全面和動態更新的登記信息。要強化基礎設施建設和基礎信息共享,加強個人隱私保護,確保信息安全。
會議強調,開展省級空間規劃試點,要以主體功能區規劃為基礎,科學劃定城鎮、農業、生態空間及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城鎮開發邊界,注重開發強度管控和主要控制線落地,統籌各類空間性規劃,編制統一的省級空間規劃,為實現“多規合一”、建立健全國土空間開發保護制度積累經驗、提供示范。
會議指出,改革爭在朝夕,落實難在方寸。越是任務重、困難大,越要知難而進、迎難而上。中央和國家機關有關部門作為改革政策的制定者、推動者,要堅定改革信心,增強改革定力,以積極主動精神研究和推進改革。只要符合國家利益、民族利益、人民利益,只要有利于落實新發展理念,只要有利于增加人民群眾獲得感,就堅決地破、堅決地改。對黨中央通過的改革方案,不論有多大困難,都要堅定不移抓好落實。要引導大家正確認識和處理權力和利益問題,服從改革大局,善于算大賬、總賬、長遠賬,不能只算部門賬、地方賬、眼前賬。要綜合考慮各方面利益關系,深入調查研究,廣泛聽取意見,使提出的改革方案最大限度符合實際、符合改革要求,真正解決問題。要把改革抓在手上,一步一步往前推,一層一層往下落。既要抓具體改革舉措推進落實,又要抓牽頭改革任務統籌協調;既要抓本部門改革,又要抓對地方改革的指導。要注意評估改革推進效果,及時研究解決改革推進中的矛盾和問題,以釘釘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實。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成員出席,中央和國家機關有關部門負責同志列席會議。
來源:新華社
天津:“河長制”實行三年見成效 河道水環境質量顯著提升
(原標題:天津:“河長制”實行三年見成效 河道水環境質量顯著提升)
新華社天津9月28日電(記者周潤健)天津市于2013年1月起,在全國推行河道水生態環境管理地方行政首長負責制,即“河長制”以來,河道水環境質量顯著提升。
這是記者28日從天津市第十六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九次會議上獲得的信息。
天津位于海河流域下游,河流水系眾多,是海河干流、薊運、潮白、永定、大清、子牙等水系的入海口。然而,隨著流域上游經濟社會發展,天津入境水量逐年減少,入海水量從上世紀六十七年代的140億立方米降至現在的10億立方米左右,再加上近年來城市與經濟的快速發展,來自上游和本地的水污染現象逐漸增加,水少、水臟、水流不暢等水環境問題日漸突出。
為了對河道水環境的治理長效化管理,天津結合自身實際2013年開始實行“河長制”管理。天津市水務局局長景悅表示,通過落實“河長制”,解決了河道水環境管理責任不清、職責不明的問題,形成“一河一策”,實現了每條河道有人管、有人治的常態化管理。
他介紹說,天津全市納入“河長制”考核的253條河道和重要溝渠的水質、環境衛生得到有效改善,據今年6月份監測結果顯示,考核優秀的河道長度2524公里,占總長度的74%,同比提高23個百分點;水體感官黑臭河道長度87公里,占考核總長度的2%,同比下降4個百分點;水質達到V類以上標準的河道長度1150公里,占考核總長度的32%,同比提高6個百分點。
為治理建成區黑臭水體,景悅透露說,天津將綜合運用控源截污、清淤疏浚、生態修復、水源調配等措施,“一河一策”有針對性地實施黑臭水體治理,2017年完成全部25條河道治理任務,基本消除建成區黑臭水體。
來源: 新華網
成都全面推行“河長制” 889個排污口今年底全部截污
我要評論
新華社成都9月26日專電(記者李倩薇)記者26日從成都市水務局了解到,成都市將創新管理體制,全面推行“河長制”,并預計在年底前完成城市建成區53段黑臭水體及中心城區889個排污口的截污工作。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老百姓對“碧水藍天”的期盼越來越殷切。目前,成都市第三、四、五、八污水處理廠擴能提標改造工程如期實現通水運行,總處理規模由每日40萬立方米擴容至每日75萬立方米,出水水質由一級A標提升到地表水Ⅳ類標準(不計總氮),處理水量相當于300萬左右中心城區市民一天的用水量。
同時,成都正全力推進城鄉水環境綜合治理工作,確保年底前完成城市建成區53段黑臭水體及中心城區889個排污口截污工程措施。成都市將全面推行由黨委政府主導、水務部門牽頭、有關部門分工負責、社會公眾廣泛參與的“河長制”,并通過統籌協調、檢查考核、失職追責等工作機制,確保水污染防治、水環境治理、水環境保護、行政執法監管等工作落實到位。
目前,成都市正不斷完善“推進綠色發展”的頂層設計,提出到2020年,成都主城區水環境質量明顯改善,環城生態區湖泊水系全面建成,岷江、沱江等成都流域水質優良比例達70%以上。同時,到2020年,實現城市綠地率達40%以上,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到15平方米以上,打造一個碧水藍天、森林環繞、綠色出行、宜業宜居的美麗中國典范城市。 來源: 新華社
福建副省長分任三大河流“河長” 最嚴“河長制”守住綠水青山 原標題:福建副省長分任三大河流“河長” 最嚴“河長制”守住綠水青山
人民網福州9月23日電(謝曦)漳州市長泰縣陳巷鎮古農村古倉自然村今年以來總會迎來許多游客到訪。而幾年前,這里還到處是豬圈,污水橫流,刺鼻的臭味飄散在空氣中。這正是漳州市推行“河長制”后有效整治的結果。
福建自2014年開始實施最嚴“河長制”, 福建省委、省政府多年來持之以恒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在保持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留住了綠水青山。福建省內三條最大河流——閩江、九龍江、敖江流域分別由一位副省長擔任“河長”。其中,閩江流域“河長”為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張志南,敖江流域“河長”為副省長洪捷序,九龍江流域“河長”為副省長黃琪玉,并確定其為河流保護管理的第一責任人。作為全國第一個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福建生態文明改革舉措形成成熟的做法經驗、工作體系和制度機制,受國家部委肯定。其中之一,便是設立了由省、市、縣、鄉四級主官擔任“河長”、“河段長”,形成“河長牽頭、部門協作、分級管理、齊抓共管”的“河長制”。
福建河流眾多,自成體系,獨流入海,“河長制”的最終目的就是改善水質。近年來,以“河長制”為抓手的流域水環境整治讓“優質水比例不降反升”的目標離百姓越來越近。
2015年底,《福建省河道保護管理條例》通過,以立法形式保護河道、守護生態紅線。2016年,福建在全國率先實施黨政領導生態環境環保目標責任制,全面落實“河長制”、解決流域突出環境問題等水污染整治納入黨政目標體系進行考核。 “河長制”全面推開后,福建省經過綜合治理的中小河流,基本實現防洪排澇、水環境治理、水景觀建設“三位一體”;全省12條河流水域功能達標率和I~III類水質比例分別達到98.1%和94.4%,水生態與水環境得到全面改善。
三明市大田縣在全省率先推行“河長制”,建立了“一圖一表一策一考評”的“河長工作機制”,并結合最新的通信手段組建“河長易信群”,開展“易信曬河”,將巡查河道所發現的情況實時上傳文字、圖片,對全縣所有河道進行24小時不間斷監管。泉州德化縣建立河長工作聯系“微信”群,縣長親自擔任全縣“河段長”。廈門市開展清淤疏浚及流域養護,實行“河長制”,“一河一策、一段一策”開展河道生態管護修復,兩岸綠化2萬平方米,建設生態柔性護坡5.8公里,滿足水體自凈和景觀功能。漳州市實行“分段負責、斷面考核、超標處罰”的做法,以鐵的決心、鐵的措施、鐵的紀律推動整治工作,讓整個九龍江流域水環境更好、水質更優。南平市檢查違法建設項目企業207家、違法排污企業115家,立案查處153家,責令停產82家,關停取締違法企業21家。福州市將畜禽養殖整治情況列入績效管理指標考核,禁養區內新拆除畜禽養殖場1956家,削減存欄生豬85.79萬頭。南平市禁養區外完成拆除關閉1654家,開展治理2905家,投入治理資金4.8億元。
以上數字背后,是福建一以貫之的兜住生態文明綠色發展的底線。正如福建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張志南在今年4月份召開的閩江流域河長制工作會議上要求的,要堅守“環境質量只能更好,不能變壞”的環保責任底線,要沉下去抓好具體落實,切實解決存在問題,重點解決優質水比例下降、小流域污染等突出問題,改善環境質量,讓群眾有更多獲得感,“水清、河暢、岸綠、生態”的水生態目標才能如期實現。 來源: 人民網
河道有了“父母官”——“河長制”在全國漸次推開的背后
新華社北京8月31日電 題:河道有了“父母官”——“河長制”在全國漸次推開的背后
新華社記者林暉
天津中心城區海河兩岸,水波粼粼,游人如織。不時有駕著小艇的環衛工人來回穿梭,將水面漂浮物及時打撈干凈。
“不及時清理不行啊,‘河長’對我們考核可嚴了,保潔不到位直接影響大家的收入。”水環境保潔公司經理王建洲說。
王建洲口中所說的“河長”,就是天津市水生態環境管理責任人。天津曾是九河下梢,但隨著上游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入境水量逐年減少,加上近年來城市工農業的快速發展,水少、水臟、水流不暢的問題日漸突出。
從2013年起,天津市全面實施“河長制”,中心城區以外河道由所在區、街鎮、村行政領導擔任“河長”,建立起區、街鎮、村三級“河長”層層負責的責任體系。中心城區以內河道由水務局領導擔任“河長”,市內各區政府和有關職能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分工協作。
“我們區里的考核辦每個月都對全區河道水環境進行監督考核。”天津市寶坻區副區長艾玉昆說,考核結果每月上報,排名后三位的街鎮還要進行約談并限期整改,考核結果也與“以獎代補”資金直接掛鉤。
“‘河長制’的實施,解決了天津水環境治理和管理的兩個最突出問題。”天津市水務局副巡視員梁寶雙深有感觸地說,一是解決了河道水環境管理責任不清、責任不明的問題,二是解決了過去河道水環境問題多、反復治、集中治等問題,改變集中式、運動式治理歷史,形成一河一策、每條河有人管有人治的常態化管理。
在千里之外的江西,省委書記親自擔任省級“總河長”,省長擔任省級“副總河長”,7位省領導分別擔任贛江、撫河、信江、饒河、修河、鄱陽湖、長江江西段省級“河長”,高位推動讓“河長制”在全省上下得到貫徹落實。
“以前九龍治水,有矛盾時可能因為溝通缺失導致問題擱置。現在有河長來協調、調度和監督,解決問題有了總抓手。”江西省水利廳廳長羅小云說。
“河長制”的推行起源于2007年太湖藍藻暴發事件。當年8月,深受水危機之痛的江蘇無錫率先在全國實行地方行政首長負責的“河長制”,黨政主導、部門聯動、社會參與,全面統籌水上岸上、河流上下游與左右岸。實施一年后,轄區內的79條河流考核斷面指標率就從53.2%提高到71.1%,初步實現了河湖有人管、管得住、管得好的目標。
來自水利部的數據顯示,目前全國已有北京、天津、江蘇、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海南等8個省(市)黨委或政府出臺了文件,在全省(市)范圍內推行“河長制”;16個省(區、市)的部分市縣或流域水系實現了“河長制”。
在“河長”的組織領導下,水利、國土、環保、公安等相關部門各司其職、協調配合,將河湖保護納入政府目標責任機制,不斷健全“河長制”的績效考核和責任追究,河湖功能初步恢復,有力推進了水資源保護、水域岸線管理、水污染防治和水環境治理。
來源: 新華社 water8848
北京:將實行河湖治理“河長”制
北京市政府常務會議近日審議通過了《關于實行河湖生態環境管理地方行政主要領導負責制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明確了河湖治理“河長制”。
根據《意見》,北京市、區兩級將分別設立“總河長”、“副總河長”。市、區兩級“總河長”分別由市長、區長擔任,負責抓好實行“河長制”的相關組織領導工作;市、區兩級“副總河長”分別由主管水務工作的副市長、副區長擔任,負責配合市、區“總河長”抓好“河長制”相關組織實施工作。
《意見》明確,對市管河湖設立市、區、鄉鎮或街道三級“河長”及市級“河長助理”。市級“河長”由市水務局副局級領導分別擔任;區級“河長”由河湖屬地政府副局級領導分別擔任;基層“河長”由河湖屬地鄉鎮政府或街道辦事處主要領導擔任。市級“河長助理”由市管河湖相關管理機構主要領導擔任。
除了管理權限,各級“河長”的管理內容也有所不同。鄉鎮、街道“河長”負責限制污水、垃圾入河,區級及市級“河長”則負責監管。
黑龍江:發布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
黑龍江省政府近日發布《黑龍江省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提出到2020年,全省水環境質量得到階段性改善,污染嚴重水體基本消除,飲用水安全有效保障,地下水質量保持穩定,水生態環境狀況穩中趨好,主要河湖生態水量得到基本保證;到2030年,全省水環境質量總體改善,水生態系統得到全面保護;到本世紀中葉,生態環境質量全面改善,生態系統實現良性循環。
《方案》確定主要指標按年度分為:到2017年,列入國家水污染防治目標責任書中的62個斷面,水質優良(達到或優于Ⅲ類)比例達到53.2%以上;到2020年,水質優良(達到或優于Ⅲ類)比例達到59.7%以上。按流域分為:到2020年,列入國家水污染防治目標責任書中的62個斷面,松花江流域Ⅰ類—Ⅲ類斷面比例達到62.5%,黑龍江流域Ⅰ類—Ⅲ類斷面比例達到60%,烏蘇里江流域Ⅰ類—Ⅲ類斷面比例達到45%,綏芬河流域Ⅰ類—Ⅲ類斷面比例達到100%。
根據《方案》,此次防治工作將實施最嚴格水資源管理。控制用水總量,強化用水監督管理,到2020年,全省用水總量控制在353.34億立方米以內。提高用水效率,到2020年,全省萬元國內生產總值用水量、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較2015年分別降低17%和23%以上。
( 來源:中國經濟時報本報記者黃俊溢據中國政府網、環保部官網資料整理)
落實“河長制”,推動治水常態化
河長制”,這個由江蘇無錫首創、源于藍藻暴發的水環境管理制度,由于實施以來效果不錯,近些年陸續被國內各地借鑒,安徽、福建、云南、天津、江西等省市紛紛設立“河長”。由此,一個新的具有鮮明特色的河流管理機制,在城鄉大地逐漸成長起來。(9月16日《人民日報》海外版)
風里水鄉,誰在哼唱?明月不在,清水流觴,昔日模樣早已淡忘。河流水污染,一直是城市管理體系中潛在的隱患,如今人們都在感嘆“水中明月何時歸”的同時,河流治理卻總是因為缺少主體責任人,未被提上日程,不僅如此,在以往的治理經驗中,很多河道都存在水環境管理責任不清、職責不明的現象。如今“河長制”的推出,更像是從現實角度出發,滿足生態需求的必然趨勢。
在現實生活中,由于各城市河道都是流動著的,導致出現水污染時,各自管轄范圍的權限交叉,一些推諉、扯皮現象也會隨之發生。比如類似“這個事情不歸我們管”“這個是歷史遺留問題,沒辦法解決”之類的負面語言。如果是隨口說說還可以理解,但在其背后,反映出的卻是責任劃分不明確、職業權限模糊等深層次問題,因此,有必要最大限度整合各級黨委政府的執行力,彌補多頭治水的不足。
“有問題找河長”,這一口號的提出,既顯示出了各地黨政負責人的責任明確,也表現出了黨政機關俯首接地氣,主動接受社會監督的良好姿態。因為,敢于直面問題、承擔責任的勇氣,才是“河長制”的價值所在。此外,對“河長制”的落實,還涉及到社會的監督,放之于具體情景而言,表現出的就是主動接受民眾監督的決心。和環境保護目標責任制類似,將河流保護的責任具體到相關負責人身上,正是將改善環境質量的任務,得到層層分解落實的既定目標。可以說,“河長制”的推行,不僅解決了制度層面的責任模糊問題,更是對河長們的細化考核,“河長制”的考核重心調整,生態環境的惡化,也在倒逼各個地方自覺地將治污排污納入常規管理體系。
其實,與其說“河長制”是一種制度創新,還不如是一種環保問責。從以往的實踐來看,許多地方政府,在執行環保法律法規時,都或多或少地出現了“打折扣”的情況,而隨著“河長制”的推行,既能夠有效調動地方政府履行環境監管職責的執政能力,也能夠讓各個地方的黨政負責人親自抓環保,落實環保政策。當然,在執行的過程中,還需要積極統籌協調各部門力量,形成各級地方領導直接進行環保決策,各個地方部門配合實施的合力體系。
人人有壓力,治理才有動力。上有考核,下有監督的綜合體系,更能讓各級黨政負責人們,擔負起治水的責任。以往過于集中和泛化的治理方式,如今已經變為常態的治理。
政府在環境保護中的引導作用,更能夠在這種制度創新中得到鮮明體現,同樣,“河長”們也需要切實履行自己的職責,積極接受社會的考核。
總之,每一條河流,不僅是“河長”們的鄉愁,更是我們每一個人的情感寄托,對生態文明的反思,對河流治理的主體責任劃分,都會在“河長制”以后的實踐過程漸漸凸顯。但更重要的,是要讓河流回歸原始的生態底色,如此,“河長制”才算名副其實。(來源: 南方網 宋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