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工程學院組建于2006年6月。現開設環境工程、給水排水科學與工程、風景園林、園林4個本科專業,在校學生1166人。
學院積極落實學校師資隊伍建設“五大工程”,不斷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師資整體水平持續提升。學院現有在職教工53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20人,博士19人、碩士26人,另有7人正在職攻讀博士學位,具有碩、博士研究生學歷的教師占教師總數的92%。學院重視“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鼓勵支持教師深入生產、管理一線鍛煉,提高教師的工程實踐能力,現有“雙師型”教師30人。學院還聘請兼職教師17人,其中國外兼職教授2人。
學院著力加強學科專業建設,注重加強辦學綜合能力和核心競爭力提升。學院現有“生態學”江蘇省重點建設學科、江蘇省工業污染控制與資源化重點建設實驗室、江蘇省市政與環境工程實踐教育中心、徐州市農業資源環境監測及場地污染修復重點實驗室、徐州市珍稀植物快速繁育技術研究中心、徐州市受損環境生態修復工業工程技術中心、徐州市海綿城市建設工程技術以及環境監測與評價中心、環境污染治理與防控中心、生態修復中心等省市級教學科研平臺;建有2個校培育建設學科、1個校科研創新團隊、1個校重點建設專業、1個校優秀教學團隊等學校重點建設的學科專業平臺。
學院立足服務地方環境保護和生態文明建設,充分發揮學科優勢,積極與地方政府部門和知名大型企業建立密切的產學研合作關系,人才培養質量、科學研究水平和社會服務能力不斷彰顯。在環境污染控制、生態環境保護和生態恢復及資源開發利用技術、植物新品種引進和植物培育技術、城市景觀規劃等方面成果顯著。近三年,承擔及完成國家自然基金及省部級以上教學、科研課題100余項,獲市級以上教學、科研成果獎28項,在國內外重要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150余篇,其中SCI、EI收錄論文56篇,授權專利290余件,其中發明專利82件,多項研究成果實現了轉讓及或推廣應用。
學院注重開展學術交流,拓寬學術視野、濃郁學術氛圍。目前已有多位教師多次到歐、美、澳、加、韓等國家進行學術訪問,并不定期邀請國內外知名學者來院開展講學與學術交流活動。近年來,學院承辦了教育部“高等學校環境科學類專業教學指導分委員會”會議、承辦了由中國農業生態環境保護協會農產品環境安全專業委員會主辦的“聚焦我國農業環境問題”學術研討會、承辦了“江蘇省科學技術學會生態文明與水利工程”等高層次學術會議。
學院積極踐行“大應用觀、大工程觀、大生活觀、大文化觀”辦學理念,緊緊圍繞“創新性、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目標定位,始終堅持以人為本,注重加強內涵建設,積極推進專業文化建設,牢固樹立“質量立院、人才強院、特色興院、院企合作”的辦學理念,突出“教學中心地位”,切實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為社會培養了一大批高素質、應用型創新人才。學院現有“綠洲環保協會”、“行知志愿者協會”、“國防教育協會”等多個學生社團。其中學生品牌社團綠洲環保協會被評為全國高校優秀社團、江蘇省十佳環保社團,先后獲得中華環境保護基金會、江蘇省“傾聽長江”項目資助。近年來,一大批優秀畢業生考取清華大學、南京大學、東南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南開大學、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等國內外著名高校攻讀碩士博士研究生,考研率以及錄取率顯著提高,2018年研究生錄取率達到畢業生總數23%,各專業畢業生就業率一直保持在99%以上。
專業介紹:
給排水科學與工程:
培養目標:培養具備城鎮、建筑工程及工礦企業給水排水工程、水污染控制和水資源利用與保護等方面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具備從事相關領域給水排水工程的規劃、設計、施工、檢測分析、運行管理等方面能力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主要課程:畫法幾何與工程制圖、水分析化學、水處理生物學、工程力學、水力學、水文學與水文地質學、工程測量、水資源利用與保護、水工藝設備基礎、給水排水工程施工、安裝工程計價、土建工程基礎、泵與泵站、給水排水管網系統、建筑給水排水工程、水質工程學等課程。
就業方向:本專業畢業生可在城市規劃設計、環境保護、水務等部門、監理公司、工礦企業、環保企業、房地產公司、水務公司、物業公司、高校和科研院所等單位,從事城鎮、工業和建筑給水排水工程及相關領域的規劃、設計、咨詢、監理、施工、運營、教育和研究開發等方面的技術或管理工作。
環境工程:
培養目標:培養具有扎實環境工程學科以及化學、化工、生物等相關學科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具備污水、廢氣、噪聲、固體廢棄物等污染防治和生態環境修復工程等方面的專業素質和技能,能從事環境工程設計、施工、規劃、管理、評價、教育和研究開發等工作的高級應用型工程技術人才。
主要課程:大氣污染控制工程、水污染控制工程、固體廢棄物處理與處置、物理性污染控制工程、環境監測、環境影響評價、環境規劃與管理、環境工程原理、環保設備基礎、清潔生產原理與應用、城鎮污水處理技術、環境工程施工、環境污染修復、環境工程微生物學、環境生態學、環境毒理學、水資源利用與保護、環境法、無機化學、有機化學、分析化學、儀器分析等課程。
就業方向:主要在環保設備企業、環保事業單位、廠礦企業、科研單位、學校等部門從事環境工程設計施工和運行管理以及污染場地生態工程修復等工作,或從事環境監測、環境影響評價、環境規劃與管理和教學等工作。
風景園林:
培養目標:培養具有扎實的風景園林基礎理論、較強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具備從事風景園林領域規劃與設計、工程技術與管理、園林植物應用等相關工作的專業知識和技能的高級技術與管理人才。
主要課程:風景園林規劃設計原理、中外園林史、生態學基礎、風景園林植物學、城市綠地系統規劃、風景園林建筑設計、風景園林規劃設計、風景園林工程、風景園林工程設計、植物景觀規劃設計、風景區規劃、風景園林工程施工管理、風景園林工程預決算、小城鎮景觀規劃設計、美術、空間構成、計算機輔助設計、花藝與盆景、景觀小品設計、庭院景觀規劃設計、土壤肥料學、生態修復工程、風景園林植物病蟲害防治、風景園林植物栽培與養護等課程。
就業方向:在城市建設、景觀設計、綠化施工、房地產開發等企事業單位以及城鎮各類園林綠地、森林公園、風景區建設等方面從事規劃設計、工程技術、管理、工程預決算、園林植物應用等工作,也能夠在風景園林類教學、科研機構從事教學、科研工作。
園林: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有較強的學習能力、創新能力、實踐能力、交流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具備植物學、園林規劃設計、園林工程施工與管理等知識和能力的高級應用型工程技術人才。
主要課程:生態學、植物生物學、園林樹木學、花卉學、城市園林綠地系統規劃、園林規劃設計、園林工程設計、園林建筑設計、園林植物栽培與繁育、植物造景等。
就業方向:在城市建設、園林規劃設計方面的科研和教學工作以及園林苗圃、風景區、森林公園、城鎮園林綠地規劃、設計、施工及園林植物繁育栽培、養護及管理方面的工作。
黨委書記 孫 彥
孫彥,男,黨委書記。長期在行政部門工作,先后任職后勤管理處、基建處、圖書館,主持完成了城南校區、中心校區的規劃與建設。
副書記 胡波
胡波,女,講師。長期從事學生管理工作。現主要分管學生管理、共青團、繼續教育和工會等工作。
副院長 郭 莉
郭莉(1979.11-),女,山東濟南人,博士、副教授、江南大學在站博士后。江蘇省高校“青藍工程”培養對象優秀青年骨干教師;主持并參與國家社科重大招標項目及省部級以上項目十余項。近幾年圍繞環境資源與法學公開發表學術論文30余篇,其中CSSCI收錄5篇,EI收錄3篇,ISTP收錄3篇;獲得省級以上教學及科研獎勵8項。
張建昆,男,河北石家莊人;民革黨員,工學博士,教授,碩士生導師;江蘇省“333高層次人才培養工程”第三層次培養對象,江蘇省高校“青藍工程”優秀青年骨干教師。主要從事污水處理及其資源化、環境納米材料等領域的研究。主持和參與省部級以上項目十余項,已發表學術論文50余篇,其中SCI、EI收錄20余篇,授權專利、軟件著作權等20余件,獲省部級科技進步獎2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