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永康:錢江水務催發新質生產力 促高質量發展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浙江新聞9月26日電 (張益聰 張穎)秋意漸涼,再有三周左右,北方候鳥將沿著“東亞-澳大利西亞”路線南遷。屆時浙江金華永康市將是候鳥落腳點之一,而在該市錢江水務有限公司(下稱,錢江水務)污水處理廠附近,則有一處可供候鳥棲息的生態濕地,成為錢江水務新質生產力賦能高質量發展的生動實踐。
魚蝦游弋、松鼠藏林、鷗鷺翔集……從錢江水務污水處理廠流出的處理水,形成了一派濕地景象,構建起了“污水處理+生態濕地”的環保創新模式。

錢江水務城市污水處理廠(右)與生態濕地(左)航拍圖。張穎 供圖
“通過構建人工濕地系統,我們充分利用自然植物、微生物及自由水面的綜合作用,在深度凈化水質的同時,改善促進區域環境和生態平衡。”上述污水處理廠負責人呂先鋒表示,污水五期(擴建)工程新建了“地上綠洲+地下水廠”的半地埋式污水處理廠,融合了生態與工程技術,極大提升了城市景觀品質。
不僅如此,錢江水務還緊跟綠色能源發展趨勢,將光伏發電技術引入水務領域,實現水廠能源自給自足與綠色轉型的雙重目標。
從空中俯視橋下水廠,這里的屋頂分布式光伏在陽光照射下熠熠生輝。而在光伏板背后,錢江水務用一年時間,以光伏發電系統自發自用并余電上網,顯著提升能源利用效率,有效保障水廠穩定運營。

橋下水廠屋頂分布式光伏項目。張穎 供圖
除了生態環境保護,錢江水務還圍繞“制度體系、人才隊伍、數智建設”三方面,切實促進科技創新管理工作規范化,進而全面發力新質生產力賦能水務高質量發展。
“一方面,我們完成了科技創新制度編制;另一方面,我們還進一步成立科技創新工作領導小組。”錢江水務相關負責人表示,這不僅為科技創新工作提供了堅實的制度支撐,還有效形成了上下聯動、協同推進的科技創新格局。
目前,錢江水務擁有實用新型專利《一種水利工程用過濾管道》,共開展《南山水廠出廠水余氯控制穩定性的研究》《南山水廠原水針桿藻異常增殖的探析及應對》等4項前沿課題研究和關鍵技術攻關,并已成立財務、水質、工藝、信息技術、工程規劃等專業技術小組,加速科技成果的轉化與應用。
此外,在工程建設方面,錢江水務通過信息化系統、智慧水務系統研發,進一步提高生產經營管理水平,發揮科技創新在企業提質增效中的支撐作用。
面向未來,錢江水務將繼續秉承綠色發展理念,深入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大力發展新質生產力,不斷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在數智化水務、生態環保等領域持續精耕細作,為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作出積極貢獻。(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