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環境集團是水環境及資源化專業科技平臺,歷時10余年研究實踐,創建分布式下沉再生水生態系統技術體系。系統規模亞洲前列,國家重大示范項目行業領先,已服務22個省份,覆蓋水環境全部應用場景。集團牽頭完成國家“十三五”重大水專項下沉式再生水廠的研發和實踐,牽頭編制國內首部下沉廠雙標準,獲得國家發改委、科技部、工信部等五部委認可,是國家基礎設施綠色升級八項技術之一。
擁有國際領先的研發平臺“中德水環境與健康聯合研究中心”和國內一流的“京津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綠色低碳水環境研究中心”。集團創新技術體系和治理模式得到國際認可,亞行稱贊集團技術體系將引領中國乃至世界水環境治理未來發展方向。
核心技術/產品
中國人均淡水資源、土地資源僅為世界人均的四分之一、三分之一,中國水環境集團自主研發的污水處理及資源化利用的分布式下沉再生水生態系統,一改世界百年來將城鎮污水作為污染物進行長距離收集,在城市邊緣建設地面污水處理廠的處理排放模式,將污水廠由地上轉為地下,由集中轉為分布,由污水處理轉為資源能源高效利用,走出了一條污水治理的創新之路,為廣大缺水缺地國家和地區提供解決方案。系統技術覆蓋城鎮、河湖水環境治理、城鎮污水廠新建及改擴建、鄉鎮一體化及資源化利用等應用場景。分布式下沉再生水生態系統,擁有十大核心技術(核心發明專利百余項)。
典型案例
貴陽南明河—分布式下沉+母親河治理
◼ 項目概況
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分布建設24座再生水廠,河道生態修復185公里,穿越人口密集區,服務面積6600平方公里。
◼ 項目優勢
-
國家三部委城市“母親河”治理典范,實現廠網河湖一體化模式創新。
-
系統節約投資45%、創造土地上千畝、年生態補水5億立方米;2022年,實現11個月出水達地表水Ⅲ類,底泥9年不清淤。
-
被人民日報評為國際首個城市尺度的分布式再生水生態系統創新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