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城實施雙輪驅動發展戰略、創新開展城市開發模式:為城市可持續發展提供中國方案 掃碼閱讀手機版
天津北方網訊:《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二十九次締約方大會日前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庫舉行,旨在倡導各國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共同推動人類可持續發展。在11月21日舉行的“綠色低碳發展,天津行動”主題邊會上,天津圍繞“應對氣候變化舉措和成效”“減緩與適應——生態城應對氣候變化實踐”“邁向高質量發展——生態城國家綠色發展示范區推介”“遙感技術在碳匯開發中的應用”等內容,展示了天津生態文明建設和高質量發展成果。
作為中國、新加坡兩國政府間重大戰略合作項目和世界上首個國家間合作開發的生態城市,中新天津生態城緊緊圍繞“三和三能”發展理念,深入實施“生態+智慧”雙輪驅動發展戰略,創新城市開發模式,制定第一個生態城市指標體系,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加強環境保護、節約資源能源提供樣板。會上,生態城作為天津市典型案例發表主旨演講,分享應對氣候變化的優秀實踐,并作為國家綠色發展示范區開展推介。
生態城堅持“生態為綱、產城融合、綠色宜居、以人為本”的城市規劃,在綠色建筑、資源循環等領域創新實踐并取得一系列成果。為探索氣候減緩路徑,生態城堅持全域100%綠色建筑、培育壯大綠色低碳產業集群,打造“零碳建筑”、100%全綠電整車廠等優秀示范案例;持續完善城市慢行網絡與綠道系統,實現區內綠色出行比例近70%,形成建筑、交通、產業三方面的低碳城市建設經驗。
生態城還不斷強化氣候適應能力,完成河、湖、海水系大連通工程,先后建成40座城市公園,全域綠化覆蓋率達50%,建設兼顧景觀和防潮功能的海堤公園,打造集海岸帶防護、觀景功能于一體的36公里親海岸線,先后獲批國家海綿城市試點、無廢城市試點,入選聯合國“創建韌性城市2030”項目試點,為城市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中國方案。
今年8月,國務院批復生態城建設國家綠色發展示范區升級版實施方案,明確城市新的建設目標,為全國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探索路徑、提供樣板。
今年,全國首家以資源循環經濟為主營業務的一級央企——中國資源循環集團總部落戶生態城,天津軟件園、新科大生態城科創中心先后投用,生機勃勃的綠色活力正在這座城市中涌動。
按照實施方案要求,未來十年,生態城將打造以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為主線、以高附加值細分產業為重點、以國際一流營商環境為特征的國家綠色發展示范區,到2035年使綠色發展主要指標達到國際領先水平;聚焦產業發展、能源轉型、科技創新、生態宜居、體制機制、文化教育等重點方向,打造綠色創新產業升級版、綠色生態之城升級版、智慧創新之城升級版、開放合作之城升級版、活力幸福之城升級版。(津云新聞編輯劉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