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延津:固廢循環再生成特色產業
河南省延津縣依托新鄉市“中國電池之都”優勢,集群打造以電池材料綜合回收利用為主鏈的資源循環利用產業,補強我國電池回收再利用產業鏈,F已形成了以生活垃圾發電、固廢處理、資源再生利用的循環經濟產業體系,成為“資源-回收-再生資源”閉環經濟模式的專業園區,年處置廢棄物能力達150萬噸,年發電量 3.15 億千瓦時,近日,該縣固廢循環再生產業集群成功入選河南省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榜單。
該縣建設以廢舊電池為主的再生資源互聯網回收監控平臺,實現集群內上中游企業對廢舊電池資源交易全流程監管、全過程追溯。通過“首席專家+技術骨干+企業”的人才體系,推行“候鳥式”聘任、“雙休日”專家等靈活用才方式,推動人才資源賦能產業發展。與河南工學院組建協同創新科研基地,促進科研成果轉化,推動校企雙方共建產教融合基地5個,推動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的有機銜接,為集群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可持續支撐。依托延津縣公共檢驗檢測中心、中鑫材料檢測中心,構建新材料質量檢測平臺。建設光譜分析室、物理分析室等五個分析室,配備電感耦合等離子體發射光譜儀、激光粒度分析儀等設備,致力于打造國內最大鋰電循環產業基地。
該縣高度重視企業品牌創建,大力構建質量、品牌示范區。集群內企業已擁有品牌商標數量超100個,省著名商標1個,省級單項冠軍產品1個,擬培育著名商標4個,推動品牌出海提升品牌國際影響力。獲批“河南省節能環保產業示范基地”“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榮獲河南省認證的綠色工業園區、循環再生工業園。集群充分利用固廢循環再生產生的蒸汽為周邊企業集中供氣,大幅度降低企業生產成本,集群內固廢循環生產蒸汽量達29.52 萬噸,服務集群內外企業超 30 家,為企業節約 30%生產成本。
該縣集群已建設物聯網采集終端及其網絡、智慧園區數字化支撐平臺和上層業務系統,實現了集群智慧安全、智慧環保、智慧應急、封閉管理等多場景應用,為新質生產力發展增勢賦能。(李建彬 高同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