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融媒體中心記者 田艷軍)一側吸入污泥、一側泥餅排進運輸車,送往水泥廠作為水泥生產燃料。近日,經開區路南區污水處理廠污泥脫水項目經過連續三天的調試投入使用,告別了以往簡單脫水的處理方式,利用板框脫水工藝將泥漿壓榨成泥餅,運往水泥廠作為燃料焚燒后,實現資源化、無害化處理。這也標志著全區三個污水處理廠全部換裝脫泥新設備,讓污泥變廢為寶。
路南區污水處理廠隨著進水量的不斷增長,剩余污泥亦隨之增長,脫泥任務迫在眉睫。該污水處理廠成立了脫泥調試小組,啟用了板框脫水設備。在路南區污水處理廠副廠長趙楊楊的帶領下,記者來到路南區污水處理廠看到,兩臺大型板框脫水設備頂端的100毫米管徑輸送管,連接污泥進料泵,將污泥抽取到設備里進行高壓壓榨,形成泥餅后輸送到外部專用車輛。
“首先通過石灰、鐵鹽等藥劑將活性微生物細胞破壁調理,再經過板框脫水機高壓壓榨,污泥含水率減少到60%”,趙楊楊說,污泥形成泥餅狀,可進行燃燒,排放的氣體為無機物,不會產生污染。目前,該污水處理廠與水泥廠合作,將泥餅運至水泥廠作為燃料資源,實現了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和穩定化。
“重水輕泥”是我國污水處理過程中普遍存在的現象,直接傾倒和簡單填埋的方法是目前大多數污水廠采用的方式,沒有得到規范化處理的污泥會造成“二次污染”。經開區在建設運營各個污水處理廠之初,就重視污泥處理,如今在路東區、核心區、路南區的三個污水處理廠換裝板框脫水新設備,進一步降低污泥含水率,讓污泥變成可以利用的資源。
據經開區城市管理局(水務局)相關工作人員介紹,核心區污水處理廠2015年開始實施污泥脫水技術改造,如今路南區污水處理廠啟用板框脫水設備進行污泥處理,標志著經開區不僅污水100%收納、處理,產生的污泥也進行了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為生態環境提供了保障。